台下,气焰嚣张的匈奴使者再也嚣张不起来了。淹没在群情激奋的人潮之中。台上,嬴疆面带微笑,举起了酒杯:“诸位使臣,我大秦乃至礼仪之邦,最重礼仪风尚。在朝庆佳节之际,朕代表大秦百官、大秦子民,再次感谢诸位不远万里而来,满饮!”同一句话中,嬴疆有三层意思。首先,就是字面上的意思。纯粹是表示对各国前来朝贺的谢意。但这层意思,是三层意思中最不重要的意思。第二层意思,就要比字面意思耐人寻味的多了。我大秦建朝25年,时间其实是很短的。但大秦是在秦国数百年的底蕴上建立起来的。而且还将曾经的六国底蕴收入囊中。对我大秦心怀敬意、善意的,我们大秦一定会把他视为座上宾。但若是觉得我大秦是一夜之间雄起的暴发户,对我大秦颇有微词,甚至心存歹意的。台下的匈奴使者就是前车之鉴!大秦百官,忠君为国。大秦将士,永不言败。大秦子民,万众一心!胆敢进犯我大秦疆土、损害我大秦子民者,虽远必诛!在第二层意思上,还有第三层的升华。什么呢?朕本着礼仪之邦的原则,把待客的酒杯举起来了。是客人的,就跟着举杯,与朕干了这一杯。从内心里就没把自己当做大秦客人的,就是另外一码事了。匈奴使者的例子,朕不介意再多几个。礼仪之邦的“礼”,只对讲理的人而言。那些不讲理也不讲礼的,就别怪朕不讲理也不讲礼了。话说到这个份上,数十个使臣怎么会不懂嬴疆的意思?其中一大半人,痛快的举起了酒杯,向嬴疆遥相祝酒。剩下的一小部分人中,有人稍微犹豫了两秒钟,紧跟着举起了酒杯。还有极少数的几个人,迟疑着握着酒杯,却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。就在此时。匈奴使者回来了。他不是自己走回来的,而是被禁军精锐抬回来的。一张担架上,当着面目全非的匈奴使者。门牙掉了两个,右眼高高肿起,脸颊青一块紫一块的。还算华贵的衣服上,此刻遍布着各种脚印。有大人的脚印,也有小一些的小孩子脚印,还有明显的女人脚印。脸部七窍中,就没有一处是不往外渗血的。禁军精锐抬着匈奴使者回到他此前的座位上。然后像是丢垃圾一样,把他随手丢了出去。这一幕,让极少数迟疑着不肯具备的使臣,心头猛地一哆嗦。仿佛忽然间回想起,不久前大秦展现的各种超级武器。再也不敢有所迟疑,急忙把捏在手中的酒杯举了起来。大秦是礼仪之邦这不错,可大秦的武器却不会讲道理啊。在那些超级武器面前,谁还能硬的起来?所有的使臣都举起了酒杯,嬴疆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。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。数十个使臣不敢怠慢,连忙跟着喝光了这一杯。只是这杯高粱酒下肚,有的人品出了醇厚,有的人品出了浓香。也有的人,却像是喝下了一杯苦酒,满嘴的苦涩。朝庆节还在继续。四大美女换回朝服,坐到了原本的座位上。皇后玉漱笑颜如花,看向刚刚为她们姐妹出了一口恶气的嬴疆:“陛下,我们姐妹抛砖引玉过了,该轮到陛下了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