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承乾的目光也看着欧阳通和王福畤两人,脸上露出一抹莫名之色。别看这两位官吏的名声,在史书上不算太响亮,他们的父亲或者子嗣,可都是名传青史的绝世大才。欧阳通的父亲是欧阳询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,“唐初四大家”和“楷书四大家”之一。王福畤的儿子是王勃,“初唐四杰”之一,一篇《滕王阁序》被称为天下第一骈文。可惜,欧阳询在贞观十五年已经病亡,王勃还要过几年才出生。中年男子接着朗声念道。“诗会第五甲上官仪,为弘文馆直学士,所作的最后一首诗评分为,五个甲等中!”他就是上官仪?李承乾看着跟前这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,脸上露出一抹好奇。上官仪可是官居宰相的大才!可惜他的才华还未得到发挥,就因为帮助李治起草废后诏书,得罪了武则天。最后被诬陷谋反,下狱处死。李承乾看着性子沉稳的上官仪,他微微点了点头道。“得招募上官仪这个大才!”没想到诗会还能遇到两位有宰辅之能的大才,还真是意外之喜。随着后六甲宣布出来,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李承乾、裴行俭、崔神基和敬播四人身上。“太子殿下竟然进了前四甲!”“也不知道殿下的大作是什么,我现在太期待了!”“除了殿下外,竟然还有两个年轻人,看来他们两人今天要扬名天下了!”“...”除了围观的百姓在议论纷纷,就连一侧高台上的李世民,他的脸上也充满了好奇。原来那三个大才,还有两个是他从未见过的年轻人。可这样的大才,为何会籍籍无名?中年男子清了清嗓子,他接着朗声念道。“诗会第四甲敬播,为太子校书,所作的最后一首诗评分为,两个甲等上,三个甲等中!”好可惜!百姓们看到站起来打招呼的中年男子,他们纷纷在心里大呼可惜。就差一个名次,他足足少拿800贯的奖励!中年男子没有丝毫停顿,他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,提高了音量说道。“诗会探花为崔神基,是弘文馆生,所作的最后一首诗评分为,三个甲等上,两个甲等中!”又是弘文馆生!姓崔?难不成是清河崔氏,亦或者博陵崔氏的子弟?大家族的子弟,底蕴果然雄厚!崔神基昂首挺胸走到高台前,朝四周的百姓作揖行礼。等崔神基坐下去后,中年男子高声说道。“诗会榜眼为裴行俭,任东宫左卫率仓曹参军,所作的最后一首诗评分为,四个甲等上,一个甲等中!”哗啦~随着榜眼被宣布出来,百姓们全都沸腾了。魁首果然是太子殿下!迎着所有人期待的目光,中年男子用尽全力大喊道。“诗会魁首为太子殿下,所作的最后一首诗评分为,五个甲等上!”四周再次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呐喊声。李承乾走到高台前,抬起双手然后做了一个下压的动作,示意大家安静下来。过了十余息,下方的声音才逐渐小下来。李承乾微笑着说道:“孤今日参加诗会,只是为了感受诗会的氛围,并不参与具体的获奖评选,也不会与民争利。”“稍后还请五位评审,再选第十甲的人出来。”什么!太子殿下不参与获奖评选?那获得榜眼的裴行俭,他岂不是这次的魁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