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第44章 大兴安岭:林海雪原,伐木人的回忆与林政变革的沉默历史 (第1页)

我离开呼伦贝尔草原时,是在一个风起的清晨。白色的哈达还系在我背包的提环上,风吹动时,那一角蓝色在车窗下轻轻飘舞,仿佛在召唤我继续向北,再向东,进入那片传说中的“林海雪原”。

那是地图上被绿色与白色交错覆盖的地带——大兴安岭。

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过这个名字,总觉得它像是一个遥远又冰冷的名词。但当车子穿过根河林区,松树、樟子松、落叶松一株株密集地排列在雪野两侧时,我才意识到:它不只是地图上的颜色,它是一片活着的森林,是一个沉默却曾热血沸腾的故事地带。

一、林海的呼吸

我的节。

我在空白页写下:

“我在中国最北的林中,听见斧头的回声渐远,听见树木的叹息渐长。我愿将这段失语的历史,写进交响曲的低音部,藏入风雪之间,供后人聆听。”

五、归程前的松香

临别那天,郑师傅送我到镇口。

他递给我一个小小的布袋:“里面是我们当年用的松脂香,点火能暖心。你走了,也别忘了根河这林子。”

我握住那布袋,心里一动。

他拍了拍我肩膀,说:“你不是在写书吗?记得写一章叫‘斧下无血’,别让我们那段岁月白过。”

我郑重地点头。

当车缓缓驶离,远处白桦林一列列退去,天边升起一缕晨光。我知道,这片林海虽然不再轰鸣,但它的回音,已经被我放入了《地球交响曲》的厚重章节中,成为森林与人类共同的低语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