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盐与光的自贡,车沿沱江北行,雨轻轻打着车窗,空气开始变甜——不止味道上的甜,是一种更细腻的、被时间慢慢熬化的城市气息。
这就是内江。
一座被称为“甜城”的地方,却从不主动“卖甜”。它不是糖精式的迎合,而是陈年老糖罐那种自然发酵的温柔:不黏、不腻、不烈、不冷。
它有画家的墨痕,也有糖厂的烟囱;有河畔的书声,也有巷口的麻辣粉;它不争名,却总有人想起。
我翻开《地球交响曲》地图,在四川盆地中段、川南文化的缓冲地带轻轻落笔,写下:
“,内江已记。
她是甜味之下的柔光,
是不张扬中的长情,
是画笔未干、水声未停的静美之地。”
下一站,是眉山。
我要北上进入“诗书传家”的古地,走进苏东坡的故乡,听三苏祠的廊下风,闻东坡肉的汤汁香,去看一座城市如何用诗词与家教,抵挡世间风雨。
我轻抚纸角,轻声说:
“甜过之后,是雅至——眉山,我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