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吴阿蒙。
我走入西安,不是走进一座城,而是走进时间的褶皱。这里是十三朝古都,亦是现代中国的科技中枢;是黄土高原的门户,也是丝路的心脉。千年烟云与今日烟火并肩,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并不冲突,而是层层叠叠、彼此成全。
我沿着渭水而来,渭南的风尘仍未完全散尽,就已在永宁门前驻足。那一刻,我的脚下不只是土地,而是一整个民族的记忆原野。
一、永宁门外:城墙之外,人间依旧
进入西安之前,我特地站在永宁门外广场,仰望那沉沉的城墙。砖石黛黑,墙缝中竟有草籽微长。城门洞开,人来人往。我想起一句话:“不是每一座城都有资格修城墙的,西安,是少数之一。”
一个正在写生的大学生对我说:“我画的不是墙,是过去。”
他说这句话时,阳光正打在他画板上,照得那一笔一笔的线条都有了温度。我忍不住多看几眼,也拿出笔记本,写下:
“西安的墙,不是阻隔,
是封存,是珍藏;
每一块砖都带着呼吸,
那些帝王走过的地方,
今日有小贩叫卖,有孩童奔跑。”
二、大雁塔下:佛塔之外,时间之中
,西安——记之为城中之城,史中之史,根中之根。”
下一站,是宝鸡。
那是一座夹在西秦岭山脉与关中平原之间的城市,是古周发祥之地,是青铜器的故乡,是黄河的又一次低语。
我整了整背包,轻声说:
“十三朝之后,是一朝开端——宝鸡,我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