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第396章 (第1页)

“你来答!”

突然,宋夫子直接点了方子期的名字,正陷入感慨中的方子期微微一愣。

我吗?

我也没举手啊

我的好师兄。

你放着这么多举手想要表现的学子不叫,偏偏叫我?

这是特地要整我?

回头我就去找老师控诉!

“夫子!”

“此句之意是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某种境界和应当停止的脚步,我们的内心才能有更加明确的方向,而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后,我们的内心才能逐渐平静,等到我们的内心彻底平静了,继而才能安稳!安稳了,我们才能继续未雨绸缪地去筹划未来,如此,最终才能取得收获、实现应有之目标。”

“《大学》中的这段话真正想要警醒世人的是应当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,边界在何处,否则就会因为心浮气躁而无法深思,最终只能一事无成。”

“静心思考,远比盲目跟从更为重要。”

方子期朗声道。

这倒是不难。

就是释意罢了。

正常只要是个秀才都会。

这么简单的问题,倒也怪不得那么多举人学子举手了。

这完全就是露脸的好机会啊!

“嗯!”

“析意不错。”

“子期的学问还是很扎实的”

“不过”

“我要告诉你们的是‘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’这里面的‘静’和‘安’,引申其义就是在告诫吾等,亦要适时地停下忙碌的脚步!”

“让心沉静!如此才能深入思考、方有收获!”

“诸位苦读之心,吾亦有之!”

“然若是整日埋头于书卷之间,不出去活动身体,锻炼体魄,身体亦会疲倦,思绪亦会混沌!”

“偶尔抽出一些时间,于省学内踱步,欣赏一下鱼虾穿梭、感受一下百花盛开之美景,哪怕是前往勾栏听曲,亦感神清气爽。”

“当然我之所言勾栏听曲只是听曲罢了,莫要再深入其境了。”

“如此继续读书,更能感悟圣学之道义!”

“你们之中,非秀才即举人。”

“非准备秋闱即是要备战春闱。”

“不说春闱但是秋闱连连熬九天之苦痛诸位应当亦有所感。”

“若身体不济者,恐一场乡试下来,已一命呜呼哉!”

“寒窗苦读十余载!”

“万不能被身体所拖累才是。”

“古人云:磨刀不担砍柴工!”

“亦通此理也!”

宋观澜站起身,双手束缚于后,此刻所言,倒是倾心诚恳之言。

这些话,方子期也只是听周夫子说过。

因为周夫子当年参加乡试的时候,一个同窗就因连熬九天死在了考场。

当然。

这个九天乡试倒也不是让你在考院连待九天

而是三天考完一场,让你回去休息一天,继续回考院考三天,以此类推。

但即便如此,也足够熬人的就是了。

三天都在那逼仄的考舍内,吃喝拉撒…皆如此。

恐怕去出恭…都是一种放松了。

宋夫子的课一天听下来。

方子期感觉还是很轻松的。

有点像是…玩中学?

不知疲倦中,知识已入耳。

可能在一些闲谈之中,这位宋夫子就已将经典之义道出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