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教授”。
港口,集装箱。
北约标准。
黑色suv。
这些关键词像碎片一样,漂浮在会议室每个人的脑海里,试图拼凑出那个神秘幕后黑手的模糊轮廓。
一个高智商、反侦察能力强、可能具有相关专业知识、并且拥有一定国际渠道的犯罪分子。
范围似乎很大,但又似乎缩小了。
“北约标准…”周队沉吟着,“这说明他对真正的军用标准很熟悉啊。会不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?或者…退役人员?”
技术队在刘富贵办公室搜出的加密硬盘中,发现一份残缺的“军用元件技术文档”,落款处有模糊的“701研究所”水印——该研究所是十年前解散的军工配套单位,曾负责军用电子元件的辅助研发。目前已联系市局,排查该研究所解散后离职人员的去向,初步发现有一名叫“陈明远”的工程师(擅长导电浆料研发),五年前离职后去向不明,其年龄、专业背景与“教授”的特征高度吻合。
“港口和集装箱…”孙建军插话,难得地正经,“说明他有办法把东西运出去。可能有固定的合作方,或者自己就控制着某条物流线。”
“黑色suv,监视,灭口…”陆野补充,“说明他手下有一个执行力很强的行动小队。这些人可能是有前科的亡命徒,也可能是高薪聘请的专业人士。”
每个人的分析,都在一点点丰富着“教授”的形象。
但如何找到他,依旧是最大的难题。
刘富贵提供的加密软件和公共电话亭线索,追查起来难度极大,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时间。
那辆黑色suv,是目前最有可能的突破口。
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技术队身上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。外面天都快亮了,但没人有丝毫睡意。
终于,技术队王哥猛地喊了一声,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:“找到了!周队!可能找到了!”
所有人都围了过去。
“你看!”王哥指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,“这是案发第二天凌晨,距离suv消失区域十五公里外的一个私人加油站监控拍到的!一辆同样型号的黑色suv!挂了牌照了!”
屏幕上,一辆黑色suv正在加油,车牌号码清晰可见!
“查这个车牌!”周队立刻下令。
几分钟后,查询结果让人失望。
“套牌车。”王哥泄气地说,“车牌是假的,对应的是一辆早已报废的桑塔纳。”
线索似乎又断了。
但陆野却盯着那辆加油的suv仔细看。开车的人戴着帽子和口罩,看不清脸。副驾驶好像没人。
“王哥,放大驾驶座那边!看他的手臂!手腕!”陆野突然指着屏幕说。
王哥把画面放大,虽然模糊,但能看到司机挽起的袖子下面,小臂上似乎有什么图案。
“好像…是个纹身?”王哥调整着对比度,“看不清具体图案…但大致轮廓…像是个…蝎子?还是蜘蛛?”
纹身!
这是一个新的特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