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情再次陷入僵局。刘伟咬死自己一人作案,李哲承认见面但否认参与,赵峰吓得魂不守舍问不出啥,几个宿舍学生作证词含糊不清。
周队气得在办公室里转圈:“妈的!这几个小兔崽子,嘴里没一句实话!肯定串供了!”
陆野没说话,他反复看着李哲的询问笔录,总觉得他那段“收到纸条”的叙述有点问题。太刻意了,像是早就想好的说辞。
“周队,李哲说他收到刘伟的纸条,然后冲掉了。但刘伟坚决否认写过纸条。”陆野提出疑问,“他们两个,肯定有一个在说谎。”
“废话!我也知道有人说谎!”周队没好气地说,“关键是谁撒谎?怎么证明?”
“笔迹。”陆野眼睛一亮,“如果刘伟真的写过纸条约李哲,那他平时写的字里,总会有类似的书信格式或者语气。反之,如果没写过,那李哲就是在编故事!”
“对呀!”孙建军一拍脑袋,“查他们俩的作业本!日记本!看看谁平时有写纸条的习惯!”
这个任务交给了心思细腻的女民警。她找来了刘伟和李哲的作业本、试卷等进行比对。
刘伟的字迹比较工整,有点秀气,很少连笔。在他的语文作业里,确实发现一些类似留言的句子,比如“放学后操场见”、“这本书借你看看”之类的,语气简短直接。
而李哲的字迹则相对潦草一些,力度较大。
女民警仔细比对了很久,摇摇头:“光从现有笔迹来看,很难直接断定那张不存在的纸条是谁写的。但是…”
她顿了顿,拿出李哲的一本周记本:“但是我在李哲的周记里,发现一点奇怪的地方。”
大家围过去看。那是一篇前几周的周记,写的是一些学习感悟,没什么特别。但女民警指着其中一行字说:“你们看这里,他写‘今天心情很烦躁,真希望有些人能永远消失’。”
“这能说明啥?学生发牢骚很正常啊。”孙建军说。
“不是内容,是这几个字的笔迹。”女民警用放大镜指着“永远消失”那几个字,“你们不觉得,这几个字的写法,特别是‘远’字的走之底和‘消’字的三点水,和旧楼墙上那些诅咒红字里的某些笔画,有点神似吗?”
众人一惊!
旧楼墙上的字是红色颜料写的,歪歪扭扭,故意搞得狰狞,但基本的笔画结构是不会变的!
陆野掏出手机想联系赵晓萌帮忙查学生社交记录,却想起上周她提过的岗位调动——市局信息中心抽调骨干支援跨境数据筛查,她最近在处理更紧急的涉外线索,暂时没法协助县队的小案。他收起手机,对技术队说:“辛苦大家加个班,重点比对李哲周记本与现场血字的笔画习惯,尤其是‘走之底’和‘三点水’的写法。”
技术队立刻将墙上的“死”、“亡”、“诅咒”等字的照片进行高清扫描,然后与李哲周记本上“永远消失”那几个字进行笔迹比对。
虽然书写工具和状态完全不同,但一些细微的笔画习惯,比如勾笔的角度,撇捺的力度,顿笔的位置…竟然真的存在高度相似!
这个发现太惊人了!
如果墙上的字是李哲写的,那他就绝不仅仅是“见面十分钟”那么简单!他很可能直接参与了现场布置!